辅音教学在整个聋儿听觉语言康复训练中是一大重点和难点,辅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聋儿对语言的学习。很多时候聋儿说出的话,一般人都听不懂或难以听懂,原因就出在辅音上。其实聋儿最难掌握的就是辅音,而非元音。不光聋儿有这种现象,有些正常幼儿,甚至是部分成年人也有这种现象。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音素本身、音节结构和发音过程特点所制约。
聋儿为什么会出现发辅音难呢?
先从音素本身特点来分析
辅音在发音的时候,当气流到喉以上时,发声器官会遇到某种阻碍,而元音则是畅通无阻;辅音发声时成音部位会明显紧张,而元音发音时是各个发声器官均衡紧张;辅音发声时气流较强,而元音较弱;辅音发声时声带大多不会振动,声音相对较低沉,而元音发生时声带一定振动,而且声音响亮。这些特点决定了辅音较元音难以掌握。
再从音节结构来分析
汉语音节有几大特点,元音使用的很广,占明显优势,没有复辅音,辅音结尾的也比较少。所以,从小以汉语为主要语言的人对元音很敏感,但是对辅音感受相对较弱。尤其是聋儿,对元音能容易感受,而对辅音比较难感受到。
从音节发声过程来分析
辅音的发音特点是轻、短,很容易被忽略或发错,所以辅音也相对难以掌握。所以更应加强对辅音的训练,针对辅音的特点,可以照以下方式来进行。
1、 加强舌头训练、双唇训练和呼吸训练,使聋儿的发声器官足够灵敏。
2、 用双手代表口腔各部位,使唇、齿、腭、舌在发声时的变化视觉化。
3、 利用好过渡音,对于有鼻音音素的音节,先让孩子把嘴闭上,然后从鼻腔发“嗯”的音,然后再过度到需要发音的字上。比如发“妈”字的音,先发“en”音,然后再过度到“ma”音上。此外,P开头的音可以先发“P”音,t开头的音可以先发“t”音,g开头的音可以先发“ge”音。
4、 利用口形变化,有些音可能会相互混淆,此时可以利用口形的变化来教孩子区分,比如白(bai)字,孩子可能读成买(mai)字,容易发错的原因是m和b都是双唇音,家长此时就可以用手提示,发b音时嘴巴紧闭,迅速打开,而发m音时双唇也紧闭,嘴巴要缓缓张开,在发音时要让孩子看嘴巴变化和手的提示。
5、 利用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,发声时让聋儿把手放在嘴前以感受发音时气流的强弱,以判断发声是否正确。比如容易混淆的音b和p,d和t,g和k,前者送气弱,而后者送气强。又比如t和ch,聋儿在发chang音时容易错发成tang音,家长可根据chang音发音时气流向下送,tang音发音时气流向前送的特点加以纠正。“裤子”和“兔子”的发音也可采用此方法来纠正。
6、 日常生活中学习辅音。举个例子,h的发音通常聋儿都难以掌握,家长可根据舌根音的特点来教孩子发h音,让聋儿喝水时仰头漱口,水在口腔中跳动,自然就会发出h音,聋儿慢慢的也就学会了。
只要从辅音的发音特点出发,积极的探寻各种教学方法,再加上耐心的辅导,聋儿掌握好辅音也并不难,这样也为日后的言语发展和交流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。